走进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讨中心,玻璃柜里一层层规整摆放的和刻本古籍映入眼帘,翻开书本,一页页泛黄的纸承载着文明的灿烂与厚重。
走进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讨中心,玻璃柜里一层层规整摆放的和刻本古籍映入眼帘,翻开书本,一页页泛黄的纸承载着文明的灿烂与厚重。
秦晶晶说,汉籍东传日本,始于公元5世纪之前。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曾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到我国国都洛阳,学习先进的政治准则和文明知识,而他们来我国的重要意图之一便是购买书本。
“在我国前史上,许多在我国刊刻传抄的古籍经过交易、朝贡等途径流传到日本,为书院、寺庙及天皇或幕府将军保藏。有些古籍在我国已亡佚,却在日本存下来,为传达我国文明作出了重要奉献。”秦晶晶说,这些古籍流传到日本,成为我国的思维、准则、文学等深刻影响日本文明开展进程的佐证。
“加深中日之间文明的沟通,从跨文明互动的视角重新认识域外汉学文献的学术价值,为进一步传承宏扬中华优异前史传统文明作出活跃奉献,这是建立域外汉学研讨中心的初衷。”秦晶晶说。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讨中心主要以和刻本古籍和日本书画作品的展览与研讨为主,但在秦晶晶看来,河南科技大学域外汉学研讨中心不会成为狭义上的“日本汉学研讨中心”。
秦晶晶表明,中文书本很早就传入了朝鲜、越南等国家。在近代我国与欧洲文明沟通的前史中,中文书本也曾流入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这些都应该成为域外汉学研讨中心研讨的组成部分。
“现在,建造社会主义文明强国的国家战略深化推进,运用好汉学这块珍宝,推进中华优异民间传统文明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向国际讲好洛阳故事和我国故事,是我最大的寻求。”秦晶晶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戚帅华/文 张光芒/图)